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基层动态 >
现值计量:基于企业整体价值计量必然选择
ABOUT US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8日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严重地衰退,在社会各界纷纷反思金融危机根源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为代表计量模式的顺周期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这场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变革与修订迫在眉睫。本文对现值计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认为采用现值计量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符合会计计量的稳健性、谨慎性原则,同时得出企业现时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并不决定所有者权益价值的结论。
伴随着金融危机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这场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危机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势。有关于金融危机的话题目前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的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有关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规则的应用问题立即成为会计界热烈讨论的话题。通过对于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结合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担当的角色,我们将讨论公允价值会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经济形势下运用是否妥当的问题,并提出对现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变革、完善的建议。
一、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
1.采用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扭曲了资产内在的价值,背离了会计核算稳健性、谨慎性原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描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通俗地说公允价值就是市价。一般而言, 当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熟悉情况、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相同或相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上述两种情况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时准则还规定,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余值以及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损益。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处在繁荣期时,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企业会因价格上涨,而导致其投资收益大增,进而增厚利润。同时,其股权企业也坐享其成,水涨船高;当经济处在下行期或金融危机时,该类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投资巨亏,甚至面临破产,其股权企业也深受其害。公允价值成了一柄双刄剑,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现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正积极探索、寻找更好的计量模式,遵循稳健性、谨慎性原则,采取有效计量方法,防范或避免因市场波动对会计计量的干扰和影响,客观、公允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能反映企业资产整体价值
企业的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现行的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还有所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1)现行的会计准则仅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公允地反映,而对以成本法核算的资产、负债是否要公允的反映却未做出规定。(2)现行的准则对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非流动资产规定减值的会计处理,却没有明确地规定上述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升值的问题如何处理,同时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更不能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3)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不仅仅是单个资产价值的累加,而决定于未来持续现金流入及盈利能力。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仅要求反映企业各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却未规定对企业整体资产价值进行反映客观、公允的反映,因此对于整体资产价值与各项资产累加的公允价值的差异即商誉的处理,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3.现行会计计量模式下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瑕疵
合并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通常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因此,合并报表能够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的发生。但是,我们认为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缺乏法律基础,从法律理论上讲,母公司与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对外独立承担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合并财务报表会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并入母公司,母公司实际并未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合并报表会计处理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理论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换而言之,会计准则与法律规定发生矛盾时,存在法律效力与适用的大问题;其次,合并财务报表抵消了母公司与子公司正常的内部交易,未能真实地反映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例如, B公司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将其成本为10万的库存商品,以市价销售给B公司为12万,不考虑相关税的问题,A公司的销售利润为2万,但根据会计准则有关合并报表的规定 ,对该项交易行为进行抵消,抵消的结果是不产生任何销售利润,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仍为10万,而其市场的公允价值是12万,而准则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却未对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升值进行调整,进而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损益未能公允地反映;最后,合并财务报表增加母公司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合并报表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旦子公司存在有毒资产或财务报表存在瑕疵,就会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母公司,因此,母公司会增加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各种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及比较
现行的会计理论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成本价值等计量方法。其中:最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是(一)、历史成本法,其主要观点:1、主体对权益持有者的经营管理责任;2、强调利润;3、历史成本计价;4、成本流转。历史成本局限性表现在:1、无法提供客观的信息;2、会计目标是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这种有用观是一只向未来的,而不是过去的;3、历史成本依据商品和劳务的说法没有切实根据。(二)、现行成本会计法是指产品用现行市场购买价值计量,利润的计算也是现行成本为基础的方法。现行成本法把持有利得计入利润核算,对现行成本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历史成本法认为,1、现行成本法违背了传统的实现原则,如果某企业打算使用而不是出售某一资产,则该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决策无关,某一固定资产不会因为现行成本上涨,而变的更有价值。因为它的价值体现在于其服务潜能,并非其市场可交换价值,因此现行成本会计反映预期经营利润,也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利润;2、增加确定成本的主观性。如果没有可靠的二手市场的话,计算经营利得或损失很难确,增加人为主观性。公允价值观点认为:1、成本意味着机会成本或对次好选择的放弃,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面临是放弃选择还是出售在用资产,而不是购买,因此,公允价值才是机会成本合于逻辑表达成本;2、分配理论也有问题,该观点认为分配成本不是历史成本,而是现行成本,缺乏依据,另外持有财产贬值冲减利润还是计入资本调整项目,也会影响利润;3、现行成本会计也存在一个有关可加性的数学问题。(三)、公允价值采用市场销售价格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它从两方面脱离了历史成本会计:1、非货币性资产价值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进行调整;2、衡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时要考虑货币一般购买率的变化,即财务业绩表中反映经营利润也反映持有资产的通货膨胀调整的利得,因此是全面利润概念。它的好处:1、适应性决策。2、提供相关可靠信息。3、具有可行性、分配性、真实性、客观性。局限性:1、利润反映失真。公允价值计量下利润代表了所有者追加投资和因投资者分配利润以外原因所引起净资产购买金额的变化,即包括经营性利润和公允价值变化的利得和损失,反对者认为会计必须是对过去的事项可以进行计量,而不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进行计量,否则,财务会计变成财务预测;2、公允价值不能提供与收入、费用相配比的,以确定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3、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会计计量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果公司一旦被出售的话表现出的是清算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其计算出的利得和损失没有依据;4、没有相关性,当只有公司清算时,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才具有相关性,如果公司将持续经营的话公允价值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5、利润反映不科学。如果存货以市场价格从新计量的话,其销售利润为零,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变成了价格变动,使报表阅读者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则无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6、公允价值理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不能单独出售不予计价,因而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考虑不够充分;7、不具有可加性。公允价值认为,只有过去的或现在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计量方法才是客观的、预期的数据不能于现有的数据相加,如果资产强行处置与渐进、有序处置存在差异的话,那么实际确定现行现金等价物肯定预计,那么就与公允价值模型产生矛盾,另外当单项资产处置与资产组合处置,价值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得出现行现金等价物本身不能相加结论;8.在相关资产、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实际成交时,其公允价值的计算确定往往带有企业对其价值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未得到实际公允市场交易的确认,因此其可靠性相对难于验证
三、企业整体价值观下的现值计量模式
通过对以上各种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我们认为,现值是资产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不同方法对资产计量的结果都是对资产现值的代替。因此对企业整体价值计量而言,应采用现值计量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其主要理由:(一)、理论依据不同。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因此,资产的价值不是以企业现有的资产为基础,也不认可投入成本,决定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因此根据资产属性性质其计量模式就是现值,因为只有现值是反映企业未来的产出,最恰当地反映未来经济利益的计量属性。其他的计量模式均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只有在这一属性无法满足可靠性和可验性的要求,在具体会计实务往往是从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采用其他的替代计量属性,但也要求排除人为估计等因素干扰,客观、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现值是资产真实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不同方法对资产计量的结果都是对资产现值的代替。因此,根据资产的属性采用的计量模式应该是现值或者是以现值为代表的现值混合计量模式。而不应是现在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一种属性,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类型的。其内涵是以公允的价值计量资产、负责价值,并采取以下方式认定。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将市价作为资产、负债最可靠的价值予以确认;企业整体价值观主张会计计量应反映企业内在整体价值为前提,由于市场波动是常态的,存在许多诸多因素影响资产、负债的价格,因此,市场价格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内在的整体价值,换而言之,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二)、资产核算范围不同。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仅反映了部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而对在企业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却未予反映,主要是因为1.自创无形资产难以用货币明确计量;2. 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认为,资产应该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商誉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使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未能得到真实、充分的反映,低估了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三)假设前提不同。采用现值计量的假设前提:企业未来必须持续经营为原则,因此企业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盈利水平,而与企业存在的资产、负债现状无关;公允价值假设前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公平交易、持续经营、双方熟知,实际中公允价值的假设条件很难满足;(四)、所有者权益价值观不同。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认为,资产、负债的价值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来源于资产与负债的减项;企业整体资产价值观认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来源于未来的盈利能力,未来的盈利能力水平决定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与企业资产、负债现状无关,即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不等于用现值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五)、资产计量方法不同。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整体资产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因此,会计核算中企业资产价值计量是先从单项资产入手,再合计反映类别资产,最后汇总形成企业的总资产。其计量方法遵循先个别到一般,先单项再形成整体资产的程序;现值计量认为,企业的整体资产不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而是其未来获利能力的结果,因此在计量企业的资产是先从整体资产入手,根据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再根据类别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计量分部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价值,最后根据各个单项资产的贡献,确定各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现值计量方法是先整体到局部最后反映个别资产价值。换而言之,现值计量方法恰恰与传统会计计量程序相逆;(六)、价值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即同类资产在某一时点的市场价格,反映是资产价值的共性,因此其价值量基本相同,而现值计量是资产在用价值,由于同一资产在不同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其在用价值就有很大的差异,换而言之,同一资产在某一时点有着共同的交换价值,但其在用价值却有所不同,且价值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七)、价值属性不同。公允价值从理论上反映的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即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关系体现出的价值属性,应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属性体现是资产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从现行的资产定义来看,现值计量模式最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体现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反映资本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最为科学、客观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因此,从体现企业整体价值观原则角度来讲,凡可以用现值计量的资产都应该用现值计量,对无法用现值计量的,可用下列计量方法代替。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不适应销售,但可复制的资产采用重置成本价。对于不适于销售又不可复制的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对于市场不活跃的,但能销售的存货可采取可变现净值法,对商誉计量可采用现值方法计量。同时考虑到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利润核算上,企业整体价值观下认为应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更能正确衡量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获利能力,评价公司使用资源所取得的业绩实际效率,日常会计核算上,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取历史成本法,报告日时根据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现值进行调整,从而产生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差异,采用现值混合法计量好处在于:1、公允地、客观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产价值;2、既反映价值变动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又能客观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形成真实的经营利润;3、既面向未来,又反映历史。我们认为企业资产价值决定于未来,而不是现在或者过去成本,因此企业的资产价值会计计量也应反映“未来观”,同时企业的业绩考核,是基于过去的总结,因此,会计必须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项进行计量、确认、评价,而不是对未来公司做某些事情计划,将会发生情况进行计量、确认。否则财务会计变成财务预测学,因此,在损益上应采取“历史观”;4、反映的资产信息是有用的。用现值计量清晰地反映出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情况,相关性强;5、费用成本具客观性。采用历史成本法核算企业的利润、费用、成本具客观性,可靠性强。
四、结语
伴随着金融危机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这场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危机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势。有关于金融危机的话题目前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的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有关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规则的应用问题立即成为会计界热烈讨论的话题。通过对于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结合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担当的角色,我们将讨论公允价值会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经济形势下运用是否妥当的问题,并提出对现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变革、完善的建议。
一、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
1.采用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扭曲了资产内在的价值,背离了会计核算稳健性、谨慎性原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描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通俗地说公允价值就是市价。一般而言, 当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熟悉情况、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相同或相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上述两种情况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时准则还规定,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余值以及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损益。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处在繁荣期时,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企业会因价格上涨,而导致其投资收益大增,进而增厚利润。同时,其股权企业也坐享其成,水涨船高;当经济处在下行期或金融危机时,该类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投资巨亏,甚至面临破产,其股权企业也深受其害。公允价值成了一柄双刄剑,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现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正积极探索、寻找更好的计量模式,遵循稳健性、谨慎性原则,采取有效计量方法,防范或避免因市场波动对会计计量的干扰和影响,客观、公允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能反映企业资产整体价值
企业的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现行的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还有所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1)现行的会计准则仅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公允地反映,而对以成本法核算的资产、负债是否要公允的反映却未做出规定。(2)现行的准则对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非流动资产规定减值的会计处理,却没有明确地规定上述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升值的问题如何处理,同时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更不能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3)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不仅仅是单个资产价值的累加,而决定于未来持续现金流入及盈利能力。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仅要求反映企业各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却未规定对企业整体资产价值进行反映客观、公允的反映,因此对于整体资产价值与各项资产累加的公允价值的差异即商誉的处理,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3.现行会计计量模式下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瑕疵
合并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通常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因此,合并报表能够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的发生。但是,我们认为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缺乏法律基础,从法律理论上讲,母公司与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对外独立承担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合并财务报表会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并入母公司,母公司实际并未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合并报表会计处理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理论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换而言之,会计准则与法律规定发生矛盾时,存在法律效力与适用的大问题;其次,合并财务报表抵消了母公司与子公司正常的内部交易,未能真实地反映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例如, B公司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将其成本为10万的库存商品,以市价销售给B公司为12万,不考虑相关税的问题,A公司的销售利润为2万,但根据会计准则有关合并报表的规定 ,对该项交易行为进行抵消,抵消的结果是不产生任何销售利润,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仍为10万,而其市场的公允价值是12万,而准则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却未对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升值进行调整,进而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损益未能公允地反映;最后,合并财务报表增加母公司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合并报表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旦子公司存在有毒资产或财务报表存在瑕疵,就会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母公司,因此,母公司会增加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各种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及比较
现行的会计理论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成本价值等计量方法。其中:最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是(一)、历史成本法,其主要观点:1、主体对权益持有者的经营管理责任;2、强调利润;3、历史成本计价;4、成本流转。历史成本局限性表现在:1、无法提供客观的信息;2、会计目标是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这种有用观是一只向未来的,而不是过去的;3、历史成本依据商品和劳务的说法没有切实根据。(二)、现行成本会计法是指产品用现行市场购买价值计量,利润的计算也是现行成本为基础的方法。现行成本法把持有利得计入利润核算,对现行成本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历史成本法认为,1、现行成本法违背了传统的实现原则,如果某企业打算使用而不是出售某一资产,则该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决策无关,某一固定资产不会因为现行成本上涨,而变的更有价值。因为它的价值体现在于其服务潜能,并非其市场可交换价值,因此现行成本会计反映预期经营利润,也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利润;2、增加确定成本的主观性。如果没有可靠的二手市场的话,计算经营利得或损失很难确,增加人为主观性。公允价值观点认为:1、成本意味着机会成本或对次好选择的放弃,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面临是放弃选择还是出售在用资产,而不是购买,因此,公允价值才是机会成本合于逻辑表达成本;2、分配理论也有问题,该观点认为分配成本不是历史成本,而是现行成本,缺乏依据,另外持有财产贬值冲减利润还是计入资本调整项目,也会影响利润;3、现行成本会计也存在一个有关可加性的数学问题。(三)、公允价值采用市场销售价格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它从两方面脱离了历史成本会计:1、非货币性资产价值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进行调整;2、衡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时要考虑货币一般购买率的变化,即财务业绩表中反映经营利润也反映持有资产的通货膨胀调整的利得,因此是全面利润概念。它的好处:1、适应性决策。2、提供相关可靠信息。3、具有可行性、分配性、真实性、客观性。局限性:1、利润反映失真。公允价值计量下利润代表了所有者追加投资和因投资者分配利润以外原因所引起净资产购买金额的变化,即包括经营性利润和公允价值变化的利得和损失,反对者认为会计必须是对过去的事项可以进行计量,而不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进行计量,否则,财务会计变成财务预测;2、公允价值不能提供与收入、费用相配比的,以确定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3、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会计计量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果公司一旦被出售的话表现出的是清算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其计算出的利得和损失没有依据;4、没有相关性,当只有公司清算时,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才具有相关性,如果公司将持续经营的话公允价值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5、利润反映不科学。如果存货以市场价格从新计量的话,其销售利润为零,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变成了价格变动,使报表阅读者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则无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6、公允价值理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不能单独出售不予计价,因而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考虑不够充分;7、不具有可加性。公允价值认为,只有过去的或现在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计量方法才是客观的、预期的数据不能于现有的数据相加,如果资产强行处置与渐进、有序处置存在差异的话,那么实际确定现行现金等价物肯定预计,那么就与公允价值模型产生矛盾,另外当单项资产处置与资产组合处置,价值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得出现行现金等价物本身不能相加结论;8.在相关资产、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实际成交时,其公允价值的计算确定往往带有企业对其价值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未得到实际公允市场交易的确认,因此其可靠性相对难于验证
三、企业整体价值观下的现值计量模式
通过对以上各种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我们认为,现值是资产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不同方法对资产计量的结果都是对资产现值的代替。因此对企业整体价值计量而言,应采用现值计量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其主要理由:(一)、理论依据不同。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因此,资产的价值不是以企业现有的资产为基础,也不认可投入成本,决定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因此根据资产属性性质其计量模式就是现值,因为只有现值是反映企业未来的产出,最恰当地反映未来经济利益的计量属性。其他的计量模式均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只有在这一属性无法满足可靠性和可验性的要求,在具体会计实务往往是从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采用其他的替代计量属性,但也要求排除人为估计等因素干扰,客观、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现值是资产真实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不同方法对资产计量的结果都是对资产现值的代替。因此,根据资产的属性采用的计量模式应该是现值或者是以现值为代表的现值混合计量模式。而不应是现在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一种属性,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类型的。其内涵是以公允的价值计量资产、负责价值,并采取以下方式认定。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将市价作为资产、负债最可靠的价值予以确认;企业整体价值观主张会计计量应反映企业内在整体价值为前提,由于市场波动是常态的,存在许多诸多因素影响资产、负债的价格,因此,市场价格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内在的整体价值,换而言之,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二)、资产核算范围不同。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仅反映了部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而对在企业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却未予反映,主要是因为1.自创无形资产难以用货币明确计量;2. 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认为,资产应该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商誉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使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未能得到真实、充分的反映,低估了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三)假设前提不同。采用现值计量的假设前提:企业未来必须持续经营为原则,因此企业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盈利水平,而与企业存在的资产、负债现状无关;公允价值假设前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公平交易、持续经营、双方熟知,实际中公允价值的假设条件很难满足;(四)、所有者权益价值观不同。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认为,资产、负债的价值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来源于资产与负债的减项;企业整体资产价值观认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来源于未来的盈利能力,未来的盈利能力水平决定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与企业资产、负债现状无关,即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不等于用现值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五)、资产计量方法不同。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整体资产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因此,会计核算中企业资产价值计量是先从单项资产入手,再合计反映类别资产,最后汇总形成企业的总资产。其计量方法遵循先个别到一般,先单项再形成整体资产的程序;现值计量认为,企业的整体资产不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累加,而是其未来获利能力的结果,因此在计量企业的资产是先从整体资产入手,根据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再根据类别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计量分部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价值,最后根据各个单项资产的贡献,确定各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现值计量方法是先整体到局部最后反映个别资产价值。换而言之,现值计量方法恰恰与传统会计计量程序相逆;(六)、价值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即同类资产在某一时点的市场价格,反映是资产价值的共性,因此其价值量基本相同,而现值计量是资产在用价值,由于同一资产在不同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其在用价值就有很大的差异,换而言之,同一资产在某一时点有着共同的交换价值,但其在用价值却有所不同,且价值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七)、价值属性不同。公允价值从理论上反映的是资产的交换价值,即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关系体现出的价值属性,应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属性体现是资产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从现行的资产定义来看,现值计量模式最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体现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反映资本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最为科学、客观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因此,从体现企业整体价值观原则角度来讲,凡可以用现值计量的资产都应该用现值计量,对无法用现值计量的,可用下列计量方法代替。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不适应销售,但可复制的资产采用重置成本价。对于不适于销售又不可复制的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对于市场不活跃的,但能销售的存货可采取可变现净值法,对商誉计量可采用现值方法计量。同时考虑到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利润核算上,企业整体价值观下认为应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更能正确衡量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获利能力,评价公司使用资源所取得的业绩实际效率,日常会计核算上,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取历史成本法,报告日时根据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现值进行调整,从而产生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差异,采用现值混合法计量好处在于:1、公允地、客观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产价值;2、既反映价值变动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又能客观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形成真实的经营利润;3、既面向未来,又反映历史。我们认为企业资产价值决定于未来,而不是现在或者过去成本,因此企业的资产价值会计计量也应反映“未来观”,同时企业的业绩考核,是基于过去的总结,因此,会计必须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项进行计量、确认、评价,而不是对未来公司做某些事情计划,将会发生情况进行计量、确认。否则财务会计变成财务预测学,因此,在损益上应采取“历史观”;4、反映的资产信息是有用的。用现值计量清晰地反映出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情况,相关性强;5、费用成本具客观性。采用历史成本法核算企业的利润、费用、成本具客观性,可靠性强。
四、结语
此次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汽车行业摇摇欲坠,欧盟面临冰岛、希腊国家主权信用危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国家面临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失业压力、节能减排的发展困境。人们在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同时,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会计计量模式也为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因而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科学、合理的会计计量方法,以消除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采取现值混合计量的方法,从根本上可以解决以公允价值计量对市场价值的负面影响,符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真实地反映出资产的内在价值,并提供可靠、有用的相关会计信息,代表了未来会计发展方向和变革途径。
财务科